
今年7月爱迪达宣布关闭在大陆唯一一家自有工厂,近日再传几家本土代工厂也将陆续解除代工协议。工资、土地等各种成本上涨,已让「中国制造」失去优势,转型为「中国智造」已是大势所趋。
中国青年报报导,消息称,爱迪达苏州厂将于10月31日正式关闭;而大陆多家已替爱迪达生产运动服、T恤等10多年的本土代工厂,近日也陆续接到通知,将于今年10月至明年4月之间,陆续终止合作、解除代工协议。
爱迪达公关称,大陆依旧是爱迪达重要的采购市场,仍与大陆300多家代工厂维持合作关系,远远多于其它任何一个区域市场,没有撤离大陆或转移生产基地的计划。
尽管爱迪达方面不愿承认大陆业务缩减,但爱迪达的生产基地,从欧洲,随后转战日本、韩国和台湾,再到大陆,市场猜测,接下来或将把生产基地转至缅甸、柬埔寨等国。
据爱迪达苏州厂员工透露,爱迪达正计划于2014年时在大陆设立物流中心,全流水线操作,省去部分用工成本。
事实上,大陆已现外资撤离潮。去年底,法国达能优酪乳上海工厂停产;今年2月,美国最大电子零售商百思买宣布关闭大陆9家门市;5月,日本电商乐天与百度合作的B2C乐酷天关闭;6月,诺基亚关闭上海、成都两个销售部。
大陆商务部资料显示,自去年11月以来,外商直接投资(FDI)只在5月的年增率出现正成长,而且只有0.05%,其余月份都是负成长,6月的FDI更是衰退6.87%。
北京大学国际MBA院长杨壮坦言,大陆市场对于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下降,跨国公司移出部分业务是正常的。
土地资源有限、工资成本上升,已让大陆对外商投资不再「来者不拒」;宁波保税区办公室主任陈贞新就称,关于新投案,倾向选则高技术、高竞争力的产业。
但工厂撤离,不代表放弃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。如达能虽撤了上海厂,但却在四川投资人民币5亿元设饮用水和饮料厂,预计2013年建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