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人民银行(大陆央行)昨(9)日再次施行巨量逆回购,藉此对冲本周即将到期的逆回购缺口。人行仍选择以逆回购操作来平滑市场流动性,意味著市场期待的「降准」再次落空。
人行分别进行人民币1,650亿元(约新台币7,687亿元)7天期逆回购操作,与1,000亿元(约新台币4,659亿元)28天期逆回购操作,这也是7天期品种在「十一」长假之前暂停一周后再度回到公开市场。
「逆回购」是人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,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将有价证券卖回,藉此向市场投放流动性、主动释出资金;反之,「正回购」即是向市场回收流动性。
华尔街日报报导,「十一」长假前,人行为应对长假资金需求,并考量长假后例行缴存的资金压力,故加大28天期逆回购的操作力度,减少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比重。
长假刚结束,人行便进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,反映出人行在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操作选择上更加灵活。
而人行昨日不仅将7天期逆回购的发行利率,维持在3.35%不变,同时也将28天期的发行利率维持在3.60%,显示人行减少资金价格波动的政策意图。
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规模达人民币1,700亿元(约新台币7,920 亿元),但可用来对冲的到期央票和正回购仅100亿元(约新台币466亿元),故本周公开市场的资金缺口为1,600亿元(约新台币7,454亿元)。
昨日释放2,650亿元(约新台币1.23兆元)流动性之后,代表已提前锁定本周资金净投放的局面。
不过,未来仍还有大量逆回购到期,本月中下旬的资金压力仍不可忽视,各界仍高度关注于人行后续的政策动向。
市场交易员称,「十一」长假前密集且巨量的逆回购,还特别加大28天期逆回购的比重,造成本月将有逾6,000亿元(约新台币2.8兆元)的逆回购资金到期,而且密集集中在本月下旬。
同时,10月财政存款增加也会进一步增加本月资金面的压力;第3季的总体经济数据也将陆续出炉,仍不能排除人行是否有其它举措。
交易员称,11月的资金面相对宽松,人行极有可能持续藉逆回购将本月下旬到期的资金压力推迟至11月。
但考量陆续到期的巨额资金操作压力,也不能排除人行在中下旬下调存准率来缓解流动性的机会。